泉州,你到底藏了多少惊喜?
有人说,泉州之美在于与时间顽抗之后留下的古朴、天然、鲜活的碎片。在街巷、在寺庙、在美食,在随便可见的人间烟火,泉州够“慢”。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提起福建,那泉州肯定是不可不细细展开叙说的城市。
这里海滩没有熙攘的游客,在无人的沿海公路上尽情漫步,靠在安静的码头上看着船只从海上归来,顺便赏一场海湾日暮。
半城烟火半城仙,泉州寺庙众多,上千座散落的寺庙香火不断,护佑着泉州人的精神世界以及泉州城的灵魂。
青石板铺就的红砖巷道里保留着与台南相似的古早味。
街角沉淀着的闽南语、巷间弥漫着的沙茶香、还有矮墙边偶尔蹿出的褪色老楼,这些都是你心甘情愿迷失在泉州的理由。
依山傍海,物产丰富,泉州也是美食天堂。海蛎煎、面线糊、肉粽、土笋冻、炸醋肉、润饼、石花膏、卤面、鱼卷、四果汤、五香卷……
就连《舌尖上的中国2》的总导演陈晓卿都说:全国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像泉州这样有如此丰富的美食小吃。
海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在漫长的岁月中一起被调和进泉州人的生活态度中,「人生海海,输赢笑笑」,总能坦然面对。
三步一庙宇,五步一佛堂
在泉州,人与神祇为邻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朱熹在泉州如是说。泉州人肉体凡胎,又多是善男信女。
世界也曾在当年繁盛无比的泉州路过,那些远道而来的商人们称此地为光明之城,因为这里夜夜灯火辉煌。
泉州向来是欢迎多元的,那些旅居在此的异国人,他们除了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还连带着将其各自的信仰辐射到了这座城市。
在泉州,清真寺里,真主的告拜余音袅袅;摩尼教间,骄傲的圣火熊熊燃烧;基督教堂,虔诚的祷告被真诚聆听;大雄殿中,空灵的信仰颂出阵阵梵音。
/ 开元寺 /
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寺院,这座古刹建造于唐代,从公元 686 年至今香火旺盛,古代曾经高僧云集,讲经论道,曾有莲花道场之称。
弘一法师曾在泉州停留了十四年,并且圆寂于此,留下了著名的「悲欣交集」四字遗言,如今在开元寺的弘一法师纪念馆还能赫然可见这满怀悲悯、苍劲有力的四个字。
开元寺中还建有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两座石塔,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这两座石塔在历史的烟尘当中竟然未曾覆灭,傲然挺立守护着这一方水土,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一件神迹。
若你赶上每个月农历二十六的勤佛日,上万人汇聚在开元寺,烧香、诵经、祈福、吃斋面......每个画面都会让你终身难忘。
/ 关帝庙 /
来到泉州,一定要去一趟香火最旺的关帝庙。
庙内到庙外,身边都是双手合十虔诚的人们,鼻尖尽是缭绕的佛香。这里总是烟雾缭绕,走上一圈彷佛置身仙境。
每年前来进香的多达数十万人,分灵遍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在台湾民众的心中,关帝是来自故乡的神明,既能保护他们,也是故乡文化的一种象征。
Tips:
1. 关公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叫“武财神”
2. 很多生意人来祈福求财都会捐些香火钱,而关帝庙便拿出大部分香火钱救灾办学,积德善事
/ 天后宫 /
泉州的天后宫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有温陵天后祖庙之美誉,分灵遍布台湾和东南亚等地。
一走进天后宫的山门,山门的两侧呈东西厥建筑风格。历经沧桑的天后正殿,明清木构建筑依然伫立,向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这里还有点睛揭彩的仪式,许多泉州人都会到天后宫摸摸“米龟”祈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 花巷天主教堂 /
泉州还有一座少女心爆棚的粉色教堂。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淡雅的粉色外观,穹顶和钟楼塔尖则是鲜艳的桃红色,再配上纯白的线条,与蓝天相互映照,未免太过梦幻。
教堂内部依然保持着浅色系的路线,纯白的墙面上镶嵌着斑斓的琉璃窗,着了色的阳光照射到主祭台上方的大十字架上,似乎也照射到了人们的心里。
这两年也慢慢成为了网红ins打卡地,更多人了解它的存在,欣赏它独特的美丽与庄重。
/ 清净寺 /
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是一座极具异域风情的古阿拉伯式的建筑,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非常值得一看。
83版的西游记还曾在此取过景。
茵茵的草地上裸着数根石质圆柱和四围的石墙,它们是清净寺大殿“奉天坛”的存骸。
清净寺果真清净,隔壁不远的关岳庙香火鼎盛,这里只有默默观摩的人群,自然噤声。时光流转,这些石柱和石墙执拗地矗立着,宣扬着彼时的鼎盛。
Tips:
1. 进入对着装也有要求,裙子不能太短,也不能穿无袖。
2.寺庙里面不大,而且内部不能参观。
古街老巷,慢走慢逛
一座适合用脚步去丈量的城市
泉州的美是不羁的,是碎片化的。她不允许时间将自己的风貌改变,于是在一次次的抗争之后,她把时间的碎片拼贴成了自己现在的模样:古朴又现代、天然且鲜活。
/ 西街 /
西街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早在唐朝开元盛世就已经出现。
说是街,不如说它是一根链子,串联起周边的许多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巷弄。
在这条珠链一般的街区,有不少泉州古代名人士绅故居藏身其中,这里如同一座建筑博物馆一般,既有闽南地区传统古代民居大厝、又有近代建造的骑楼和洋楼,建筑风格多样,建筑手法精美。
第一次来到西街,车来人往,人声鼎沸,吆喝声、喇叭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似乎有些“杂乱拥挤”,但这不就是生活的最本来的烟火味吗?
在很多人眼中,这些古建筑看起来颇为落魄,但是对真正对历史感兴趣并且有着寻访泉州古韵的游人来说,这才是真的对味。
/ 钟楼 /
位于泉州市区中心的钟楼,隔壁就是千年古刹开元寺,登高远眺则能看到东西二塔伫立跟前,三者互相成就,构成了最独特的意境。
世事变迁,历经沧桑。钟楼下的人们南来北往,钟楼旁的店铺也在不断拆除又变换,这么多年来,只有它依然伫立,见证老城商圈的蝶变与繁华。
/蟳埔渔村 /
蟳埔是泉州临海的一个小渔村,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原始风貌,与一群固守着传统美丽的渔家女。
居民们的房子高大敞阔,海蛎壳修筑而成的蚵壳厝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泽,红色的木窗镶嵌在墙里,就像童话里的小屋。大树下坐着三五个蟳埔女子,如同画中走出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消磨一个下午,怎不恋恋忘返?
闽南之根
这是个连魂灵都会“发胖”的城市
/ 四果汤 /
街头巷尾的糖水店彰显着泉州人对四果汤的忠诚与热爱。
那淡淡的蜜甜,浅浅的冰,只要喝上那么一口,关于家乡的一切就都回来了。
石花糕为底,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红豆、绿豆、薏仁、芋圆,还有莲子、银耳、石花,仙草任你选四样,加上蜂蜜水得名“四果汤”。
四果汤里有一种特别的东西,木薯粉搓成的透明小丸子,看着就Q弹可爱,闽南话叫“阿达子”,也叫QQ果。
软糯又特别有嚼劲,配上糖水和其他配料,一口便能吃下一整个世界。
东来菜头酸
许多人了解到的东来,是那一片菜头酸,但其实他家的四果汤也是一大绝味。每每路过的人,总是要带上一碗四果汤,连价格都是那么的古早与亲民。
配料给的量超级足,小小的搪瓷碗几乎要满出来了~香甜的芒果,松软的芋头!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地址 :鲤城区金鱼巷3号
杨记漳州四果汤
在漳州开了30多年的老店来到泉州啦!在泉州,可不用每天排长队。
满满一口,放入口中,石花膏的清凉与果肉的质感,这能想到的冬日里最极致享受。
12种左右的配料,任君挑选,应有尽有,全部都可以加!
这家的四果汤的糖水采用冬瓜糖熬制,相比较于传统的蜂蜜调制,少了一份甜腻,多了一丝清香。
地址 :鲤城区水门社区中山南路543号(水门巷口)
秉正堂石花膏
天后宫大门旁的这间秉正堂门口就是当年宋元两朝时的古城墙遗址,传统古早味手工艺的历史感就更浓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泉州,一定要试试这家上过舌尖3的秉正堂。可以选择小碗和大碗,配料十分齐全!
地址:天后路1栋1-2号店
更多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