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丨惊蛰一声春雷响,人间好时节!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节气,万物以荣,到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越来越多的地方迎来“可耕之候”。

古人笔下的月令物候,以冬眠动物的动与静来描述时节的转变。立春时,蛰虫始振。蛰虫此时似乎已在半梦半醒之间,开始抖一抖、扭一扭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之日,“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惊蛰时节,桃花渐渐被暖意烘开,舒展它粉嫩的花瓣。春风拂过,缀满桃花的枝头微微抖动,吹落两片芳菲,大地便有了春的颜色。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知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暖春之下,苍鹰也懂得享受闲暇,暂时告别蓝天;布谷鸟如变戏法般接替了鹰的位置,催促着春耕的信号。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村里常有老人言,惊蛰是“雷神”的节日。惊蛰祭“雷神”,以盼“雷神”唤醒万物,春满人间。

在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因此人们会在惊蛰这天祭白虎,以祈求一年平安顺利,避免口舌是非。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