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基建不能停!未来北都河套提速齐发展

创新科技是香港未来的重点发展项目,而北部都会区和河套香港园的建设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确保北都区等策略性基建工程按时推展,2025年财政预算案提出,特区政府将通过更多元的发展模式推展项目,包括公私营合作、原址换地、试行片区开发等,并将会相应地扩大发债规模,预计2025鳄26至2029鳄30年度的5年间,每年发行债券约1,500亿元至1,950亿元。发债所得将全数用于基建投资,包括北都工程进度加快带来的工程开支高峰期。下年度预算案会预留37亿元,加快完成河套香港园第一期的内部基建及公用设施;又会拣选园中约10多公顷的地块,在今年徵求私人发展。

陈茂波昨日表示,香港有条件、也有能力适度增加发债,灵活运用市场力量,特别是随着基建开支增加,特区政府会相应扩大发债规模,2025鳄26年度起的5年间,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及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下每年发行债券共约1,500亿元至1,950亿元,其中约56%用于为到期的短期债务再融资。在中期财政预测期内,上述两个发债计划的合共借款上限,将由现时的5,000亿元上调至7,000亿元。

债务佔GDP比率处健康水平

他强调,政府发债所得资金将用在基建投资,不会用于支付政府经常开支,这是政府一直严守的财政纪律。发债除可善用市场资金支持基建项目,更有助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基建投资所带动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将为香港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收入,而通过发行较长期的债券来支持较长期的工程项目,也能让现金流年期与工程项目的资金需要相匹配。」

特区政府消息人士补充,香港金管局会视乎市况考虑,决定发债年期,大部分会对机构投资者发行,部分发债会以代币化债券方式发行。

消息人士表示,每年发债金额即使增至接近2,000亿元,特区政府债务与本地生产总值(GDP)比率仍维持在12%至16.5%水平,远低于大部分先进经济体,例如日本的比率高达250%,新加坡逾170%,美国亦超过100%,处于健康水平,而今年香港需支付的债券利息仅佔GDP的0.4%。

未来五年每年工程费1200亿

就发债收入的具体用途,陈茂波表示,随着北都区工程陆续展开,工程开支进入高峰期,未来5年基本工程开支由年均约900亿元增至约1,200亿元。

消息人士补充,有关工程开支的增加,是因为北都工程陆续展开,进度加快,加上部分公共工程提前开展,「将往后几年的工程提早做。」

为确保这些策略性基建工程顺利推展,陈茂波表示,特区政府会以更多元的发展模式以推展相关项目,包括更多的公私营合作、原址换地、试行片区开发等。

陈茂波提到,特区政府去年已启动程序,把北区沙岭10公顷土地改划用途,发展沙岭数据园区。改划程序预计可在年中完成,政府正积极筹备把土地推出市场。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为加速数据园发展,特区政府也会向企业投资者做市场意向调查,考虑引入适当的私人发展计划。

在河套香港园方面,预算案预留37亿元,以加快完成第一期的内部基建及公用设施。特区政府又会拣选园区中约十多公顷的合适地块,在今年徵求私人发展计划,借助市场力量加速园区发展。

在私人发展计划,消息人士说,当初落马洲河套地区分区计划大纲图已订明,只能做创科用途以支援发展,故不用担心会变成地产住宅用途。该计划预计会于今年下半年做市场意向调查。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