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的烟火气“飘到”央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没想到家旁边的早市

也上央视,点赞!”

近日,央视聚焦福建

向全国观众生动展示

鲜活浓厚的烟火气息

其实,在福建

充满地道烟火气的地方不只有先锋市场

选个周末一起来

找寻不一样的福建风味

活蹦乱跳的海鲜激起点点水花,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入口生香,热情洋溢的摊主吆喝唤醒一日生机……1月1日,以“老城区逛早市 感受地道福州风味”为题,总台央视《新闻直播间》的镜头聚焦福州的先锋市场。长约3分钟的视频里,热闹鲜活的市场景象不仅真实记录下榕城居民们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小确幸”,还向全国各地的观众生动展示了福州鲜活浓厚的烟火气息。

渐亮的天色开启城市的喧嚣,当很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福州烟火气息的秘密基地——先锋市场已经开始苏醒。

先锋市场,位于展进路十字路口,扎在高楼之间。它与这个城市共生共长,在阳光下,在微风里。

福州依山傍海,海鲜在福州人的日常餐桌上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食材。而先锋市场里卖得最多的也是海鲜,各类水产品共200多种且品质新鲜。

除此之外,先锋市场藏着不少地道的福州味道。网上出圈的“糯叽叽”系列,将这里塑造成了“芋泥脑袋”们的“天堂”。糯米八宝饭、油炸的芋粿、清甜的芋泥、软糯糯的马蹄糕等美食应有尽有,还有你没见过的“敢猫”(葛根包的福州话谐音,一种带着芝麻和花生酱馅儿的圆子)等你来尝。

这里不仅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更是展现福州人热情的一方天地,沿街摊主的特色吆喝方式、热情的试吃推荐都让人流连忘返,随便逛上一圈,便能将不同“美味”吃个遍。

又或者你可以慢慢走,慢慢看,感受这里的人事物:各有性情的摊主、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讲、随意附赠的小菜、不同砍价技巧……顺便尝尝作为福州“懒人美食”代表的卤料、糖醋肉、烤鸭、糟鱼一条街,满足你的胃!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老街充满市井气息,是不少市民游客打卡的好去处。如果要盘点全中国最好逛的菜市场,那厦门的八市一定在TOP3。

八市全称厦门第八市场,位于厦门最古老的城区之一,靠近轮渡码头。如果想要来八市,可以乘坐BRT快1线到开禾路口站下车,然后步行一段路就会看到开禾路口的大石牌,从这往里面走就是八市的街巷了。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这里便是厦门的海鲜集散地,帝王蟹、小青龙、皮皮虾等你能想到的海鲜,在这里基本都能寻到。

这里除了海鲜外还有卖其他东西,比如水果蔬菜、酱油、荷兰豆、年糕、发糕、红龟、绿龟、麦芽糖、碱粽等,所以每逢重要节日会有很多厦门人来这大采购。可谓是承载着无数厦门独家记忆。

到八市,感受厦门风情很重要,但吃更重要。懂吃的人会在八市预留一天的时间来好好吃饭:早餐用虾面、五香卷来开启飘香的一天,接下来就在八市走街串巷,吃各种各样的小吃。在市场里,吃的精髓就是一边走一边吃。

每至黄昏时刻,商贩们拉着小推车运货,穿着校服的学生拿着小吃边走边吃,阿姨们拎着新鲜的食材赶回自家厨房,准备给一家人展示身手。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在此有了具象的写照。

走进漳州古城,建筑的外立面和柱子上随处可见红色的烟炙砖。这抹“闽南红”既是古城的色调,也是活态传承和升腾的烟火气。

每当夜幕降临,漳州古城文庙泮池广场悄悄苏醒,一个富有文艺气息的文创市集“漳古文集”开市。数十位青年来到广场上支好的摊位前,仔细装扮一番后,开始售卖各式文创产品。非遗大漆扇、中国糖画、叶片雕刻照片、手工饰品……这些被注入有趣灵魂的商品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寻宝”。

太古桥小吃街热闹非凡。四果汤、面煎粿、五香面……一条街上汇集了几乎所有漳州特色小吃,成了游客来漳州古城打卡的第一站;在修文西路,“非遗一条街”的招牌尤为亮眼,漳绣、剪纸、海柳雕等店面宛若一颗颗明珠,展示着漳州非遗文化的光彩;短短几百米的北京路,非洲鼓、小清吧、鸡尾酒吧、新中式茶室、闽南特色菜馆成了年轻人的“夜生活”聚点。

传统文化滋养现代业态,现代业态让传统文化更耀眼。千年芳华的漳州古城,凭借其满满“烟火气”和充满活力的姿态,向着世界级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发展迈进。

泉州西街安静地处在时光的皱褶里。古老的石板路见证了千年的商贸往来,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这里,古朴的建筑、独特的闽南红、别致的燕尾脊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这里,隐匿于闹市的咖啡店、奶茶店慰藉着旅者的味蕾,特色小吃的香气引诱着过往的行人……彼此之间就是“最泉州”的人间烟火气。

作为泉州开发最早的街区,西街自唐朝起已“列屋成街”,距今已超过1300年。这里是泉州古城建筑类型最多样、分布最集中、年代跨度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街区,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以及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街区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融合了观光、餐饮、演艺、非遗展示等业态。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这条承载着泉州千年文化的古老街道缓缓披上神秘面纱。空气中,除了美食的香气,还隐约飘扬着南音的优美旋律,这一泉州独有的文化瑰宝,为古街夜色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古韵。

人间烟火,市井生活,游客们流连忘返。目前,西街几乎囊括了整个泉州的老字号、名小吃——亚佛春饼皮、面线糊、秉正堂石花膏、蓝氏肉粽、姜母鸭……一条街吃遍泉州。

环顾老街的周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在这片市井之中,却能保留熟悉的乡音与味道。它在告诉你:传承与发展并不对立。

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是连城县城区仅存成片的古街区,包含水南和吴家巷两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县级文保单位20处及众多历史建筑,保留有宋代古廊桥、古驿道、元代古城墙、明清特色古建筑及民国时期宗祠民居建筑,整个街巷肌理保存完整、水系通连,形成“四街十三巷,巷巷通曲水”的街区特色。

每至夜晚时分,升腾的“烟火气”和街区的灯光夜景交相呼应,美轮美奂。水幕灯光秀综合了水、声、光等元素,利用水幕、光影、全息等丰富的视觉科技手段营造出了震撼的穿越场景,让人在场景变幻中感受连城独特的客家文化。

四角井文化街区不仅美不胜收,美食亦是让人流连忘返,大桥上扁食、夜宵砂锅、鸭汤粉、灯盏糕……这些地道的客家小吃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小吃,浓缩着一方水土的味道

最能直达味蕾,抚慰人心

人间烟火气为城市发展助力

不断擦亮着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这里是福建

邀你一起感受满满“烟火气”和“福气”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