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空工作「say byebye」 AI改善地盘环境吸年轻人入行
香港的建造行业因工作环境恶劣以及人口老化等问题而面临人手短缺,特别是近年接连发生的地盘意外更令年轻人抗拒入行,导致行业青黄不接,其中低于30岁的天秤机手仅佔整体人手7%。有建筑商特别引入「远程驾驶天秤系统」,让天秤机手在地面的控制室叹着冷气来遥控。该系统结合组装合成(MiC)、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不仅提升工地安全,更为业界改善工作环境,有望吸纳更多人才入行。
希慎兴业及华懋共同发展的加路连山商业项目「利园八期」是少数引入「远程驾驶天秤」的商业项目,希慎兴业执行董事及首席营运总监吕干威昨表示,远程驾驶天秤技术可提高质量、建造速度和安全性,适合现代环保和建筑。公司希望为业界带来鼓励及示范作用,在质量、速度、安全和招募新人方面有作用。
优化工作环境 吸引年轻人入行
协兴建筑副董事总经理马德源昨表示,传统天秤机手面临高空工作的安全风险,亦需长时间在高空且细小的空间工作,面对如厕及用膳等生理需求的问题。同时、行业面对劳工短缺及人才老龄化等现象,例如天秤机手平均年龄约49岁、低于30岁的天秤机手仅整体佔7%、整体注册天秤机手仅600多人等。
马德源指,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痛点,协兴建筑开发了远程驾驶天秤系统,他指,机手可在地面的控制舱内,利用实时监控技术,掌握风速、吊重物重量等关键数据,并通过遥控设备操作天秤、从而大幅降低高空工作的风险,同时改善操控环境,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甚至提高女性天秤机手的比例。
马德源介绍,远程驾驶天秤系统的地面驾驶舱还原吊运工作操作环境,配备了多角度高清摄像头、Al视觉辅助和防碰撞侦测功能,并协助操作员实施精准吊运与安全评估。此外,物联网技术支持天秤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云端管理。大数据分析则为系统的施工决策、AI机械学习、自动化系统开发等提供数据基础。系统支援远程更新与故障排除,令系统稳定运行,并兼容未来技术整合。远程驾驶天秤系统不仅提高工地安全和施工效率,还推动建筑行业数码化,为未来智慧建造奠定基石。
应用MiMEP比率达85% 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利园八期亦引入「机电装备合成法」(MiMEP)。项目的风(通风与冷气系统)、火(消防安全)、水(供水排污)及装(供装网络)四大组备工程採取「机电装备合成法」技术,即以 「场外预製、场内装嵌」的方式进行。技术合共使用逾7,000个模组,这技术应用比率高达85%,创下全港私人建筑最高比率。希慎兴业项目工程助理总经理余伟沛表示,应用MiMEP可加快工序,整体机电装备成本可减少5%,效率加快约10%,建筑废料削减70%。
为了研究「机电装备合成法」的可行性,希慎与建筑顾问公司花了2年多时间作规划及研究,收集承建商的意见,深入考量实际推行时会遇到的挑战,并运用数码科技,包括BIM(建筑信息模拟技术)及DfMA(製造和装配的设计)设计出周全精密的通盘计划,务求在前期规划阶段已研究及关注「风火水电」组件的可製造性和可装配性,并于总分包合约内明确阐述将「机电装备合成法」的相关分工细节及施工范围,以便在本项目中最大化地採用「机电装备合成法」。
远程驾驶天秤系统 核心简介
远程无线操作,改善工作环境
●天秤手可在地面上的MiC 控制舱内操作,彻底消除高空作业风险
●採用无线网桥技术,网络延迟低于100毫秒,实现即时操作
天秤手全程参与产品开发
●根据天秤手意见进行优化,控制台模拟传统设计,可快速适应操作
●实时传输拉索与马达的工作画面与声响,帮助判断运行状态
智能视觉辅助,极致精准
●多角度高清摄像头和视觉辅助功能,提供360度全景环境画面
●超清低延迟镜头精准定位吊鈎,提升吊运工作的精确度
多系统协同,提升效率
●与传感器连接,自动检测设备状态并实时反馈运行数据
● 支援多台天秤防碰撞侦测,通过IoT技术实现动态调度避免碰撞
● AI侦测未经核淮人员进入吊运区域并发出警报
数据驱动,实现可拓展性
●支援远程更新,随时添加或优化功能
● 每次操作数据自动上传云端,透过大数据分析支持机器学习,为自动化应用奠定基础
安全设计与紧急应变机制
●配备脚踏控制对讲机·确保操作时双手不离控制杆实时监测运行数据,进入限制区或超重时发出预警
● 配备 UPS 紧急不断电系统,确保断电时安全停泊
●地面控制舱设有指纹密码电子锁与机械备用出口,确保紧急撤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