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福建”福味来,福建美味“出海”又“出圈”!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美食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一碗福建’福味来”福建文旅美食推广季暨“食尚两岸·香聚沙县”海峡两岸美食展启动仪式,将于本周五(12月6日)晚,在三明市沙县区小吃文化城三期广场璀璨启幕。

届时,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亮点满满。《“一碗福建”福味来》宣传片及福建美食主题线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福建美食的绝妙风味与文化深度,福建美食rap《舌尖上的节奏》让你从音乐的角度感受福建美食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还将邀请小吃制作技艺大师展示沙县小吃制作的独特技艺,更有一场关于美食与情缘的文旅创意推介秀和以夜空为舞台的无人机表演秀,满足视觉+味觉的双重盛宴。

福建物产丰富,海里游的、山上长的应有尽有,主打一个“福气满满”。这些山海美味不仅滋养着福建人的生活,更随着闽人的脚步,一起走向世界,成为一张香飘四海的福建名片。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福州,是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

闽菜之所以著名,首要原因是闽地物产得天独厚。福建东南临海,西北多山,故多山珍海味。早期沿海居民不必为粮食而担忧,潮涨潮回,去海滨走走,就可拾一篮海货来充饥。又加以气候温暖,土质丰腴,一年四季蔬果不断。

20世纪90年代初,汪曾祺初到福州,对闽菜的印象颇深,撰文写道:“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鱼饺的皮是用鱼肉捶成的。用纯精瘦肉加茹粉以木槌捶至如纸薄,以包馄饨(福州叫做‘扁肉’),谓之燕皮。”

闽菜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福建人民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菜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八闽,感受福建山海美味的魅力。

在福建的西部,有个叫做沙县的小县城,凭借“一元进店,五元吃饱”的号召力,“小吃兵团”横扫八闽,席卷北上广,甚至漂洋过海,在大洋彼岸都有他们的踪迹。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