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说 「约你到廉署饮咖啡」

香港廉政公署为庆祝今年踏入50周年,将于今日(15日)在北角总部地下开设ICAC Cafe,以廉署成立年份「一九七四」命名,冀吸引市民前来「打卡」,达致推广反贪讯息目的。提起廉署,市民不期然都会联想起咖啡。然而,这杯咖啡喝起来,并不像普通咖啡般「chill」,反而带一点神秘的味道,盛传更指十分难饮添!究竟「廉署咖啡」为何会如此闻名,小编逐一为你揭秘。

据廉署网页解释,提起廉署,很多人不期然都会联想起咖啡。「约你到廉署饮咖啡」听起来像是个去品味咖啡的邀请,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被邀到廉署总部协助调查,绝非轻鬆悠閒的感觉。这个说法没有一个确切的来源,但相信与廉署成立初期一批从英国聘请到廉署工作的调查人员有关。基于文化和习惯的关系,他们邀请受疑人或证人到廉署录取口供时,礼貌上会问对方要不要喝杯咖啡,久而久之,「廉署咖啡」就变得远近驰名。所以,每当说起廉署,自然就会想到这杯「招牌咖啡」了。

可按需要要求其他饮品食物

当然,喝咖啡并不是唯一的权利。受疑人到廉署协助调查或接受问话时,廉署人员均会向他们详细解释在受查期间的权利,包括有权联络律师寻求法律意见,要求在律师陪同下接受问话等。至于是否一定要喝咖啡,受疑人可按需要,要求其他饮品和食物,廉署都会代为安排。

说回廉署,它们于1974年成立,为香港肃贪倡廉工作打拼半个世纪,让香港从腐败的泥淖中掘起,成为今日国际闻名的廉洁之都。适逢廉署金喜之年,于廉署大楼一隅设立一个命名为「一九七四」的咖啡厅,开放予市民大众参观。

咖啡厅四大亮点包括,反贪绝密揭秘,咖啡厅内将首次展出真实证物及用具,让大家一窥廉署的调查实况,了解更多廉署过往的重大案件及历史。招牌「廉署咖啡」,场内不止有大型的廉署咖啡杯作装饰,更设有咖啡吧,让你即场购买和品尝传说中的「廉署咖啡」。怀旧港式装置,咖啡厅内外均设置了廉署招牌及霓虹灯等多个「港味十足」的打卡秘点,场内的自拍机更有四款主题相框让你拍照留念。各式廉署精品,各款极具收藏价值的廉署精品将于场内的自助贩卖机有售。

廉署知多啲

为何不叫廉「正」公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贪污问题严重,在公务员团队,无论职位高低,大部分都涉及以权谋私。当时的港督麦理浩爵士接纳了建议,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反贪污机构。而关于这个反贪污机构的名称,曾经有社会人士问及为何廉政公署名称中的「政」字不採用「正」?原因是在成立廉署前,香港政府的贪污情况十分严重,因此,政府当局认为廉洁的政府(即「廉政」)对香港来说至关重要。

由谁监察廉署?

廉署直接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负责,廉政专员须定期向行政会议汇报重要的工作事项。而就处理贪污案件方面,廉署只负责搜证、调查等工作,是否作出检控则属于律政司的决定。调查权跟检控权分立,有助互相制衡。另外,在司法监督下,廉署行使某些权力前,必须事先获得法庭淮许,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市民在监管廉署工作方面亦起了重大作用。于现行架构中,行政长官委任社会贤达及来自不同界别的人士,组成四个独立于廉政公署的谘询委员会,监察廉署的整体工作方针以及各方面工作。当中包括「贪污问题谘询委员会」、「审查贪污举报谘询委员会」、「防止贪污谘询委员会」及「社区关系市民谘询委员会」。其中,但凡律政司决定不予检控,或者未有足够证据跟进的贪污投诉,均须通过负责监察廉署执行处工作的「审查贪污举报谘询委员会」,才能终止调查。当然,市民还可以透过大众传媒的监察,加强廉署对公众的问责性及透明度。

「廉署保密、密密实实」如何做到?

就举报贪污的程序为例,整个过程都有严谨的制度及措施,确保举报人的身份及内容均绝对保密。例如接见投诉人的报案室都拥有配备完善的隔音设备,保证私隐度十足。接受市民举报的报案室属于限制区域,只有获授权人士,例如当值主任才可以内进。

而当值主任,会根据严谨程序,听取举报人贪污投诉的相关资料,再写成报告。完成之后,会即日转交至举报中心处理,所有举报资料均存放至机密档案里,非负责人员绝对不能查阅。廉署职员亦恪守保密原则,非工作需要,绝不谈论案情,故此举报人不用担心个人资料或者投诉资料外洩的问题。

调查期间要做足工夫保密案情,全因贪污是种很隐蔽的罪行。要进行调查,并且将贪污分子绳之以法,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免调查行动曝光,打草惊蛇影响搜证,任何人士,包括举报人及廉署人员,未经授权绝对不可向其他人士披露有关贪污案件的调查内容,以及被调查人士的身份,否则就有可能触犯《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一经定罪,可处第4级罚款及监禁1年。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