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冇(mǎo)?河南话大挑战来了
老乡!吃了冇(mǎo)?
今天一起来“喷空”,
聊聊咱的方言吧!
在社交平台上,浪漫的河南话不断流行:
下小雨叫“滴星”,美不胜收;
把昨天叫“夜隔”,一夜之隔;
忙里偷闲叫“拾闲”;
萦绕在脑海惦记着,叫“萦记”……
河南话的浪漫还登上了月球,
原来嫦娥六号也说河南话!
当然,河南话可不只是会说“中”
当简洁的河南方言和说唱、豫剧等碰撞
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让河南说唱上大分
比如,最近豫剧版《奢香夫人》走红
网友直呼太上头了,“已经忘了原唱是啥了! ”
其实,许多河南话中的语言,
在古文里都能找到出处。
举几个例子:
1、让(rang)河南话表示责备,训斥的意思,古文同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
2、不着(zhao/zhuo)河南人表示不知道,说“不着”。这种说法在唐朝就出现了。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毕竟大意在什么处,看来祖师也不着”。
3、兮(xi)河南人说话常在末尾加“xi”长音,表达感叹强调语气,这在《诗经》中已有体现。例如《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4、噫(yi)河南人表示惊叹会说“yi”。这个语气词加上说话人的情绪、表情、肢体语言,似乎略显浮夸,常常惹人发笑。但实,“噫”是古已有之的官方表达。例如《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图源:河南***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河南话,河南各地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方言特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风貌,使得河南方言的多样性极为丰富,也增加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
小编挑出了几个地市口音的特点和你分享,
让我们一起来补充。
【郑州】
人民公园 张文明 摄
有人戏称郑州话称为“河南话中的普通话”或“媒体版河南方言”。郑州话的音调变声:阴平变阳平(一声变二声),比如普通话郑州 [zhèng zhōu] 对比郑州话郑轴 [zhèng zhóu] 。有人说郑州话崛起于省会迁入以后,也有人说郑州话就是世代居住城墙内土著口中的方言。
【平顶山】
尧山之秋 杨留建 摄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词汇,在平顶山方言中常蕴含别样深意,如“出门”(指出嫁),“能”(指聪明),“肉”(指动作迟缓)。此外,平顶山话还独辟蹊径,创造出如“出驴”(形容四处奔走)、“渣头”(指面酵子)、“枯楚”(形容皱巴巴的状态)等普通话中无对应之词的独特表达,彰显其丰富性与独特性。
【安阳林州】
太行大峡谷
其实要说什么是真正的安阳话,现在也很复杂。生活在安阳市五县四区的人们讲的并不一定是安阳话,只有市区、安阳县和汤阴讲安阳话。有人总结说,林州话像山西那边,你觉得呢?
【新乡】
郭亮村
新乡的儿话音比较重,多少钱儿?几个人儿?四声部也比较重,说明天要说成(mìng)天。新乡话也分几个片儿,延津、原阳、长垣、封丘说话基本上一样,新乡、卫辉、辉县等说话很像,获嘉话很像焦作话,但也是大体来说,没有绝对。
【三门峡】
函谷关
陕州区方言(原陕县),其发音十分类似于陕西话,又和灵宝话有神似之处。具有代表性的陕州区方言(原陕县):宰楞(侧身睡觉)、谢开(明白)、咯大(饺子)、央人(求人办事)等。
【信阳新县】
新县杨高山村
新县话语速极快,听起来让人发蒙。“你这双孩几多钱”,说的是,“你这鞋子多少钱”。“糊”是“fu”,“会”是“fei”,“换”是“fan”。还有nl不分.......据说有的新县人如果去江西九江的话,会跟当地人无障碍交流。
【济源】
王屋山
济源话说话语速比较快,加大了理解难度。比如:“知道”在济源话里就是“zhao”,休息一会儿在济源话里就是“木楞会”。因此往往在外地人与济源人对话时,话都说完了,外地人还在等济源人说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