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迎春 休闲过年 | 年味不能停!元宵寻“福”正当“食”
春节假期虽已过
但是福建的年味依旧浓厚
面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
福建人都吃什么
来感受满满的元宵仪式感
南安市英都镇的英都麻糍始于乾隆年间,融合糯米、花生、芝麻等原料制作而成,色泽鲜白透明,口感冰凉爽滑、软糯弹牙,蘸取花生末、芝麻粉食用,更令人口齿生香。
脆生的青橄榄,酸涩后才是回甜。橄榄肉质脆嫩,香气浓厚,回甘浓甜,既能做零食,又能入菜,炖起鱼肉来,果干的香气顺着咸味在菜肴中一览无遗,暖身又滋补。
古早零食生仁糖也叫花糖,大多是白、黄、红三色,由白砂糖、麦芽糖、糯米粉制成鲜艳的彩色“外衣”,内里包裹花生仁,香甜有滋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012年,松溪小角被列入第四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南平松溪,小角既是各种筵席餐桌上的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又充满着美好的寓意。金灿灿的小角如“金块”,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财源滚滚。若是“金块”吃不完有剩,更有百姓富余之意。
红团是莆田仙游本地富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红团粿印,花样繁多,每个粿印刻着福、禄、寿、喜等字样,或双孩儿、庆丰收等图案,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成品不仅吃起来味道鲜糯,外观上也十分喜庆,寓意着全家人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
“没有鱼丸不成席”,这是福州人常说的老话。要说福州有什么值得送人的美食,那必须是鱼丸!它的原料是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去掉鱼皮反复敲打成鱼茸,后用红薯淀粉、精盐和蛋清混合而成,佐以猪骨汤、葱胡椒、醋等调料。圆润的一颗白球,内包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馅,一口下去,谁不得说一句“丫霸”(牛)!
福建人的年货清单里怎能少了“C位”大黄鱼!大海给予勤劳勇敢的宁德人民最慷慨的馈赠,挣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它的体表呈金灿灿的黄色,犹如身披“黄金甲”。黄色历来被赋予尊贵、光明的美好寓意,因此,大黄鱼也被视为财富和吉祥的象征。
大海的美味在一条大黄鱼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做鱼汤,都能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
东山岛的鲍鱼,是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东山鲍鱼色泽光亮,软嫩细腻,味道清甜鲜美,烹饪后更是入口即化。同时,鲍鱼又具有明目补虚、清热滋阴的功效,是极为珍贵的海产品。
福建人不仅捕捉海中鲜物的极致美味,还追求食材转化后的余韵。煲汤时只需加上一小撮虾皮,炒菜时加点虾米,便能让汤水和菜肴萦绕上一丝无法挥散的海味;清蒸、爆炒都不得劲儿的小贻贝,晾晒凝缩成小号的淡菜干;一些稍大的厚壳贻贝,在取肉时取出一大片,能做成“蝴蝶干”,汤或面里只加上两三片,就能达到提鲜的效果;风干的沙丁鱼能直接配一碗白粥。
岚谷熏鹅是武夷山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鹅肉柔嫩多汁,香辣味美;茶香、桂叶香及糯米的香味入口层次分明,由皮入骨给人以大快朵颐的欲望。作为新年的第一只鹅,原料闽北白鹅低脂鲜美,肉质营养高,入口层次分明,鲜、咸、辣冲击味蕾,回味不绝。
长汀豆腐干,作为福建客家菜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闽西八大干”之首。长汀豆腐干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风味独特,香、咸、甜、韧口齿留香令人回味,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
连城地瓜干颜色黄中透红,呈现固有的鲜艳橘红色,色泽和品质保持天然,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柔软细腻耐嚼,有很好的韧性,口感极佳;经久耐储,长时间储存后,仍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富含膳食纤维、赖氨酸、粗蛋白、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当茶点、零食、酒席等佐菜。
2009年5月,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明的笋鲜嫩味美、肉肥质脆,但因竹笋保鲜期较短,不易久放,为了能留住这份鲜美,清流人将鲜笋制成笋干。清流笋干是福建三明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西八大干之一。
清流笋干食法多样,炖、煮、煎、炒、凉拌均宜;做主菜、当配菜皆能驾驭。其肉厚质嫩、片宽节短、笋花明显、色泽金黄,且散发着一种特别的竹韵竹香,看之爽目、闻之生津,是风味独特的佐餐佳品和筵席上的高等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