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蕉城碗窑村等你一起“闹元宵”!

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村都会举行热热闹闹的闹元宵民俗活动。节前,村民正在加紧制作碗板龙、铁枝、白眉青狮。

碗板龙(亦称“纸龙”)是蕉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碗板龙不仅融合了碗窑村的“碗”文化,更体现了匠人们的匠心独运。从龙珠到龙头,再到龙身和龙尾,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地设计和制作。龙体采用精致的竹青编织,龙皮则是由制碗贴花的油纸裱身,而龙身则巧妙地选用了窑中放碗的长条木板。图案部分更是运用了制碗画花的颜化底料进行彩绘,使得碗板龙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了深厚的文蕴。这种别具一格的传统技艺,至今已延续了几个世纪,体现了碗窑先民对文化和体育的渴望,无疑成为飞鸾镇碗窑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据碗窑村石山宫理事会民俗活动负责人蔡志强介绍今年碗板龙长达三十五节,长度近百米。

舞青狮早期出现于清初闽南泉州一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一,且极具观赏性。祖籍安溪的黄祖根是永春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的第八代传人,清中期迁到碗窑定居,糅合白鹤拳、龙桩拳等武术精髓,自创白眉青狮“五兵器,一空拳”的拳法套路,其特点:青龙刀、三股叉、钩镰枪、齐眉棍、双铁尺等五种兵器,套路各有所长,空拳打狮更是集五种兵器招数之精华。2017年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铁枝是碗窑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清初期传入碗窑,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它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精华,铁枝高度2~3米,表演内容多是传统戏剧人物造型,以静态演化为主,赢得“中华绝技”的盛誉。

阅读剩余
THE END
网站地图